2025年3月29日上午,由北京慢性病防治与健康教育研究会(以下简称“京健会”)主办、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承办的“北京慢性病防治与健康教育研究会药物警戒与合理用药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药物警戒与合理用药研讨会”在京隆重召开。会议汇聚6个省市39家医院和高校(31家京内、8家京外)67位药学专家共同见证了专委会的诞生。专题会围绕药物警戒体系构建和信号挖掘方法、药品综合评价、AI在医药学领域应用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度研讨,为我国慢病防治与合理用药发展注入新动力。
专委会启航:锚定使命,共绘蓝图
上午8点30分,大会在庄严的氛围中拉开帷幕。开幕式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药剂科副主任崔向丽主持。她强调,国家对基层慢性病防治工作高度重视,专委会的成立是响应国家“健康中国2030”战略的重要举措,未来将聚焦药物警戒、药学门诊、药学监护等创新服务模式,开展药物警戒和综合评价相关工作,为慢病患者的全程管理提供专业支撑。
京健会顾问张苇指出,药物警戒与合理用药是保障医疗安全的基石,专委会的成立标志着我国药学服务向规范化、科学化迈出关键一步,这无疑将推动医药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张苇顾问对专委会的成立给予肯定、支持和期待。
随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院长张澍田在线发表致辞。张澍田院长对专委会的成立给予祝贺,他表示慢性病防治是我国面临的最主要问题之一,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亟需多学科协作。各医院或多或少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专委会的成立汇聚京内外药学人才,必将对规范合理用药、减少医疗负担、保障用药安全提供重要助力。
中国药师协会副会长胡欣教授在线为大会致辞。胡欣教授表示药物警戒工作贯穿了药品的全生命周期,期待未来专委会为医院药学工作者搭建学术交流平台、推动合理用药工作。
京健会会员管理部主任刘晓静详细介绍了研究会的发展历程与核心成果:分别从研究会概况、党建引领、课题及奖项、学术运营品牌活动、信息化建设和展望未来六个方向展开了详细的阐述,并表示研究会必将加强国内外专家交流,不断提升学术氛围,为药物警戒与合理用药提供支持。
颁发铜牌
颁发主任委员证书
签约仪式
颁发副主任委员证书
颁发常务委员证书
成立仪式上,京健会顾问张苇宣读专委会成立批复,会议通过在线投票选举产生首届委员,组织架构包括1名主委、9名副主委、1名常委兼秘书长、10名常委、1名秘书长,2名副秘书长、1名委员等共67名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崔向丽当选为主任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成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程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顾红燕、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黄琳、北京医院张亚同、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张青霞、北京大学国际医院贾立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张威、辽宁省肿瘤医院王艳当选副主任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潘晨当选秘书长。
刘晓静主任宣读委员名单后,张苇顾问为崔向丽颁发铜牌及主任委员聘书。紧接着,双方完成《分支机构主要负责人廉洁承诺书》、《主要负责人任期目标责任书》签约仪式,既是责任传承,更是协同发展的新起点。随后,崔向丽主任委员为副主任委员、常务委员颁发聘书,标志着药物警戒与合理用药专业委员会正式启航。
主任委员崔向丽介绍专委会筹备工作和工作计划
随后,主任委员崔向丽就任致辞并介绍专委会的筹备工作和工作计划。从凝聚全体委员力量推动科普与患者服务、学术交流与研讨、制定指南共识、开展多中心科研课题和新药综合评价六个方面对专委会未来发展规划进行阐述,强调专委会的工作目标聚焦当下医院药学工作的热点难点,如国谈药品双通道政策落地、药品追溯码实施、一院多区药学人员配置、药学门诊和药学监护药师绩效考核等开展学术探讨和多中心调研。专委会将继续致力于推动我国药学领域迈向新高度,通过积极探索创新的药学服务模式,加强学科建设和科研创新,推动医院药学学科高质量发展,同时期待各位委员共同努力,为药物警戒、药物综合评价、公众健康保障做出更多贡献。
学术交锋:前沿洞察,破局立新
成立大会顺利结束后,接着召开首届药物警戒与合理用药研讨会。会议邀请国内知名药学专家翟所迪主任、北京卫生经济学会医保专委会主任委员贾方红主任委员、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陈英耀副院长进行致辞。
首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原药剂科主任翟所迪指出药物警戒与合理用药在医疗实践中具有关键作用。专委会的成立恰逢其时、意义深远。他对专委会的定位给予高度认可,认为专委会将在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和多中心合作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应重点推进国谈药品遴选和集采药品的真实世界研究,同时探索一院多区背景下多院区药学管理模式创新与同质化服务等热点问题。他指出,药物警戒和合理用药任重道远,期待专委会在促进合理用药中发挥重要作用。
北京卫生经济学会医保专委会主任贾方红指出,合理用药是医疗质量的核心要素之一,直接关系患者预后和生命安全,因此明确药物警戒线是规避不合理用药的重要一环。专委会的成立为共同探索合理用药之道提供专业平台,期待通过整合全国医药多学科专业力量,聚焦药物警戒与合理用药前沿问题,推动药物警戒与合理用药体系建设。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陈英耀表示药物临床使用的安全性和合理性十分重要,提出需要关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药物警戒领域的发展和应用。他认为人工智能可以部分替代不良事件被动监测模式,为药物安全监管提供更高效的决策支持。建议专委会聚焦药事服务和多中心临床实践相结合,创建更好的服务模式,探索合理的药学服务收费机制。期待在专委会的引领下,通过加强药物警戒与合理用药工作,助力药事管理发展。
随后吴久鸿教授、贺小宁教授、叶小飞教授、黄榕翀教授围绕高质量发展下的价值医疗与用药、国谈药品综合评价、药品上市后安全性信号检测和人工智能与心血管疾病诊疗等前沿议题带来精彩的讲座。本环节由陈英耀副院长、崔向丽教授、顾红燕教授和《智慧药学》杂志编辑部刘永攀主任主持。
吴久鸿教授
中国卫生经济学会常务理事、药物经济政策专委会主任委员吴久鸿教授以《高质量发展下的价值医疗与用药》为题进行分享。强调卫生技术评估和药品综合评价的重要性,指出高质量医院药学应围绕医疗机构药品结构优化、循证与真实世界数据研究、药品安全有效和经济的辩证关系以及以患者为中心的健康价值开展。
天津大学药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卫生事业与药事管理专业贺小宁教授围绕《国谈药物真实世界下使用现状研究》展开报告。介绍了中国国家基本医保药品目录调整的循证改革和成效,强调国谈药品真实世界数据评估使用现状的重要性。以生物制剂治疗银屑病为例分享法国、以色列生物制剂上市时间对患者用药比例、换药路径及生存期影响的国际研究,并分享中国实证研究的设计与方法。她提出药品上市、国谈准入等关键点对药品使用有关键影响,指出基于真实世界数据评估国谈药的使用情况与疾病负担具有重要意义。
海军军医大学卫生统计学教研室叶小飞教授聚焦《药品上市后安全性信号检测》,从信号与信号检测方法、被动监测数据库及数据分析方法和信号检测注意事项三个方面展开。介绍了机器学习在药物安全信号挖掘中的应用,并解读了国际药品安全性信号检测的报告规范指南。针对公共数据库分析,强调药品属性选择、对照设置及偏倚控制等要点,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提供方法学支撑。
黄榕翀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心血管中心黄榕翀教授以《人工智能与心血管疾病诊疗:过去、现在和未来》为题,回顾了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发展历程,介绍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影像识别、风险预测和个性化治疗中的实践价值。她认为未来人工智能将成为心血管疾病诊疗、药物警戒与合理用药的重要辅助工具。
焦点论道:直面痛点,共谋破题
接下来在北京医院药学部张亚同副主任的主持下,5名药学专家就“国谈药品医院常规药事会备药和双通道备药相关管理”和“药学门诊和药学监护服务收费落地后各医院的开展情况和瓶颈问题”两个主题展开深入讨论交流。
从左至右依次是:张亚同教授、张威教授、贾立华教授、黄琳教授、成华教授和王艳教授(线上)
北京积水潭医院张威主任就第一个问题指出,我们需要梳理医院现有药品品种,评估新药引进的容量空间。关于药学门诊和巡诊收费的落地,这一项新工作对临床药师也提出了更高的执业水平和素养的要求。“智慧药学”显得格外重要,AI最终会取代药师部分工作,让药师有更多时间和精力专注于药学服务。北京大学国际医院贾立华教授提出创新药、国谈药的进院是医保政策为导向,医疗机构面临的困难包括场地和专业人员的不足。我们需要考虑如何将AI技术和药学实践结合起来,平衡临床对于创新药的需求及药学精细化管理。关于药学门诊,贾教授提出目前收费不够高、开展例次不够多,需要加强药学门诊规范化的管理和培训,积极开展与临床科室的合作。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黄琳教授提出双通道国谈药品是对医院药品目录的补充,也是医保政策的要求,在落地实践时候也发现了一些难点,包括外地病人关于双通道药品的诉求如何解决、双通道指定药店距离远及人力和空间成本等。双通道药品的落地需要药师结合现有药品目录进行综合评价,以及相关政策的支持。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成华教授提出政策落地的关键是实践,双通道落地需要多方协同走顺流程惠及病人,同时新药入院后的再评估和监测也是必须的。关于药学门诊,目前面临的问题是就诊患者较少,可能与宣传力度不够、大众认知度低、药师工作能力也有待提升、与临床科室合作不够密切等有关,未来大家需齐力加强这几方面的工作。最后,辽宁省肿瘤医院王艳教授就国谈药品的落地问题提出,临床对国谈药品有需求时可以进行临时采购,医院与双通道指定药店之间搭建了信息化平台,方便患者取药,但可能存在重复开药、取药的问题,对此需要进行信息化监管。关于药学服务收费问题,辽宁地区还没有进行药学服务各方面的收费,面临的困境包括收费标准模糊、医保覆盖不足、患者和临床对药师认知度低、专业人员缺乏等。这些问题均需要医保、医院、卫生系统等多方面协同应对,保障政策顺利落地实施。
会议最后,崔向丽主任委员总结,感谢67名委员的大力支持和会务人员的辛勤付出,本专委会成立不仅搭建了药学领域的学术交流平台,更突出了药师在药物警戒、合理用药及综合评价中不可或缺的作用。未来,专委会将持续深化多中心合作模式,坚持安全为本,做公众用药的守护者,筑牢药物警戒第一防线;坚持科学为纲,做循证评价的探索者,构建综合评价创新体系;坚持以合致远,做跨域协同的开拓者,架起学科共融的智慧桥梁!
供稿|崔向丽